- · 《内燃机工程》栏目设置[09/30]
- · 《内燃机工程》数据库收[09/30]
- · 《内燃机工程》投稿方式[09/30]
- · 《内燃机工程》征稿要求[09/30]
- · 《内燃机工程》刊物宗旨[09/30]
顶天立地做科研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6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开始建设,198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运行,是我国内燃机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6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开始建设,198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运行,是我国内燃机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近30年的运行,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内燃机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内燃机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中心。在近两次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评估意见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我国内燃机领域研究中发挥了开拓和牵引作用;实验室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内燃动力工程知识创新基地,在新一代高效清洁内燃机燃烧技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内燃机燃烧学处于前列。
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门
立足国需,面向国际
实验室坚持秉承“顶天”“立地”的科研工作要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和技术的原始创新,面向国际竞争,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结合我国内燃机工业的实际,为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需求,在新技术原理和重大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贡献,促进了我国内燃机工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培养了高水平的人才,建立起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力争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内燃动力工程知识创新基地、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1)在内燃机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原理创新研究中继续发挥了开拓和牵引作用,为我国内燃机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自2002年以来,实验室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连续主持内燃机领域的全部4项原“973”项目,引领我国内燃机基础研究,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实验室赵华教授主持的“基于多元燃料和新型热力循环的内燃机燃烧理论和技术的基础研究”是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领域的连续第3轮支持,创新提出了高密度低温燃烧理论、可变冲程汽油机H C C I燃烧理论和基于多元燃料低温燃烧理论,发展了高效清洁燃烧新技术;舒歌群教授主持的“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项目,开展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的基础研究,为我国内燃机领域的节能减排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此外,实验室还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连续支持下,实验室在多个领域居国际前列,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引文索引》收录的2013—2017年度论文中以Engine Combustion(发动机燃烧)为主题检索,发表的论文数量全球第一,E S I论文全球第二;而内燃机余热能利用主题发表的论文数量和E S I论文均居全球第一。
(2)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内燃动力工程技术创新的源头,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验室在我国内燃机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一直具有重要地位,牵头联合国内21家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了“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创新研究的一批先进的燃烧与控制技术、后处理系统与有害排放技术、替代燃料燃烧技术、现代发动机设计技术和燃料电池水热管理技术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内燃机创新技术发展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为我国内燃机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实验室为国防建设服务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低速船机工程、总装预研项目、国防科工委D E D P计划课题和其他国防合作项目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一批成果得到应用,如柴油机强化燃烧技术,并为国防科研单位编制柴油机噪声设计和试验规范等。
(3)搭建了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实验室搭建了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成为展示我国内燃机基础研究和创新技术研究水平、吸引国际高级智能的基地。2008年“内燃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得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项目资助,之后获得滚动支持,促进了实验室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积极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参与政府间国际科学研究合作计划,合作的国家有日本、美国、欧盟等,建有3个联合实验室。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研究中心CERC框架下成立中美卡车能效T R U C K分中心,2017年“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获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经费总预算达9850万元。
实验室于2002年发起的“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国际研讨会”成为该领域国际上有影响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已经成功举办过7届,发起了“先进发动机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这些会议吸引了一批国际著名内燃机专家学者参加,获得了参会的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
文章来源:《内燃机工程》 网址: http://www.nrjgczz.cn/qikandaodu/2021/0707/958.html